开启左侧

重温经典,RVerb的正确打开方式[混响教程,以RVerb为例]

来源: ajin 2019-8-21 17:08:4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5203
Waves的Renaissance Reverb(简称RVerb,文艺复兴混响)是以TrueVerb的Early Reflection System为起点升级改进而来的,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混响了,它不仅提供了Vintage的声音,而且还提供了诸多的控制,非常适合于新手学习。

RVerb总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立体声版本(Stereo),一个是单声道转立体声版本(Mono/Stereo),我们一般是使用发送(Sending)方式的,所以使用立体声版本即可,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说,用插入(Insert)方式使用混响就是不对的、就是不科学的、就是不好的,使用哪种方式,完全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的,就不细说了,如下图所示:

1.png

效果器界面如下图所示:
2.png

点击Load可以选择不同的预置(Preset),如下图所示:
3.png

在界面的中间部分,可以选择不同的混响类型(Reverb Type),RVerb内总共有12种不同的混响类型可供选择,其实也就是12种不同的算法,选择不同类型,会在下面Time Response视窗中显示,如下图所示(截图显示了Hall 1和Plate 1):
4.png



5.png



6.png




混响类型取决于产生混响的房间的大小(Size)和形状(Shape)。

在混响类型的右侧,是Decorrelation选择,可以从Variation 0到Variation 6之间进行选择,它可以控制左右两个通道早期反射声(Early Reflections)之间的相关量,效果很微妙,可以在微调声音的颜色(Color)时使用,如下图所示(截图为Hall 1的Variation 0和6):

7.png


8.png

接着我们再来看左下方的参数控制,这是Reverb Properties Controls(混响属性控制模块),总共有5个参数可以控制,如下图所示:
9.png

在开始讲解具体的参数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混响(Reverberation/Reverb/Verb),混响包括了早期反射声(Early Reflections,简写为ER)和混响声,其中混响声又叫做晚期反射声(Later Reflections,简写为LR)或者残响(Decay)或者混响尾部(Tail)或者晚期密集反射(Later Dense Reflections)。
也就是说,早期反射声和晚期反射声构成了整一个混响,即Reverb = ER + LR,而晚期反射声又有多个叫法,在下面的内容中,对于晚期反射声,我们都采用混响声这一种叫法。

在时间上,是直达声(Direct Sound)先过来,经过一段时间,早期反射声过来,之后再混响声过来,之后再衰减掉,如下图所示(截图为TrueVerb插件面板和来自SOS以及Splice的几张图):

上面这句话中,“一段时间”其实就是Predelay(预延迟,见下面Predelay部分);而且有些插件也提供了早期反射声和混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控制参数,比如TC VSS 4。

10.png

11.png



12.png

由这些图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ER相比于LR来说,是非常稀疏的,而LR相比于ER来说,是非常密集的,明白了混响的构成之后,下面我们具体来说这些参数:
Predelay(预延迟),也叫做Initial Delay(初始延迟),即直达声与早期反射声的时间间隔,这个参数可以控制早期反射声出现的时间,其实也就是整个混响出现的时间。

直达声就是没有经过反射直接传到人耳的声音,也叫做干声(Dry Signal),其实就是进入混响器的输入信号,是用来触发(Trigger)混响的信号;早期反射声就是经过一两次反射之后再传到人耳的那前几次相对于混响声来说比较稀疏的声音;对比于干声,我们也把整一个混响叫做湿声(Wet Signal)。

Predelay实际上就是控制声音到后墙的时间,可以反映空间的大小以及空间的深度定位。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让一个声音靠前,就增大Predelay,如果你想要声音靠后,就减小Predelay。



关于为什么增大Predelay可以使声音靠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那就是Predelay实际上就是干声和混响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Predelay是0,那么就是干声和混响同时发声,那么此时混响就会模糊掉干声的瞬态(Transients),使干声不清晰,就好像干声变远了一样;而如果这时候增加一点Predelay的话,让干声的瞬态过去之后混响再发声,那么就不会模糊掉干声的瞬态,不会使干声变得不清晰,就好像干声更近了一样;有点类似于压缩器的Attack对声音远近的影响,一个是把瞬态压掉,一个是把瞬态模糊掉。

第二种是说,在空间定位上,干声是在前面的,混响是在后面的,如果同时发声,一前一后的两个声音互相作用,混响就会把干声往后方拉;而如果增加一点Predelay的话,就可以使干声不被混响拉向后方。

RVerb的这个Predelay参数提供了从-160.0ms到160.0ms的控制,如果设置为负的,就会红色显示,意思就是早期反射声比直达声还早到达,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在插件中实际上是把干声给延迟了,如下图所示:

13.png

14.png

Time(混响时间),指的是混响声的持续时间,也就是晚期反射声的持续时间,或者说混响尾部的衰减时间;我们有时会说混响时间,有时会说衰减时间,有时会说持续时间,甚至有时候还会说延迟时间,其实都是同一个意思。
在现实中,混响时间与空间的大小、空间的材质、空间的形状等等有关。
混响时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RT60(要注意的是不仅仅只有RT60这一个标准,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的话,那就指的是RT60),指的是混响声降低60dB的时间,当一个混响声衰减了60dB之后,我们就认为这个混响已经结束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在混响声中也是有高中低频的,所以混响声中不同的频率成分的衰减时间是不同的,如果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RT60指的是混响声中的中频的衰减时间,准确的说,是以1 kHz为中心频率的倍频程(Octave)的衰减时间(通常),或者以500 Hz为中心频率的倍频程的衰减时间(也可能是,然而实际上可能会更加复杂)。

RVerb的这个Time参数提供了从0.10s到20.0s的控制,如下图所示:

15.png

16.png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到底要怎么设置混响时间这个参数,也顺带把怎么平衡混响给说一下。

一般来说(比如针对不同的乐器、不同的Genre,这里所说的这种方法可能就会不适用),混响时间的设定,应该是在整个混音的背景下,推起混响,接着慢慢调节混响时间,直到混响刚刚好填满歌曲的间隙,再把整个混响拉下来,到此时为止,混响时间就调整好了;
接着我们来把混响加入到整个混音中,在整个混音的背景下,慢慢地推起混响,直到刚刚好能够听到混响,接着再把混响往下拉一点点,这个时候混响是正好的,这样我们就把平衡混响也做好了,这样做是因为现在的Modern Genre,混响更多的时候不是听到的,而是感觉到的,虽然你不能明显的听到混响,但是当你把混响静音(Mute)的时候,你就会立刻发现好像少了点什么。

Size(空间大小),即产生混响的空间的大小。
根据所选的混响类型,它控制各种不同的参数,可能包括Early Reflection Spacing、Reverb Tail Dimension等。

RVerb的这个Size参数提供了从1.0到100.0的控制,如下图所示:

17.png



18.png



Diffusion(散射度/扩散度/混乱度),控制混响声的扩散程度,散射度与空间的大小、空间的材质以及空间的形状等等有关。
随着散射度的降低,声音的清晰度会增加,但太低的话,混响密度(Density)会降低,在极端情况下,密度很低很低的时候,混响就更加倾向于是一个延迟(Delay)了,而且混响本质上就是由无数的延迟构成的。
散射度越大,就意味着反射越复杂,声音越不清晰,混响的密度越大,但不同的效果器对Diffusion的定义会有所不同,密度大的混响更加适合用于瞬态丰富的乐器,比如鼓(Drums);而散射度小则更加适合用于Vocal(人声)。

RVerb的这个Diffusion参数提供了从0.0到100.0的控制,如下图所示:

19.png

20.png

接着我们再来看右下方的参数控制,这是Reverb Level(混响电平控制模块),总共有4个参数可以控制,如下图所示:
23.png

Early ref.(早期反射声的大小),这个参数可以控制混响器输出的早期反射声的电平(Level)大小。
早期反射声的大小可以反映空间的大小,空间越大,早期反射声传播经过的距离就越长,被衰减的也就越多,早期反射声也就越小,也就是说,早期反射声越大,空间越小(想象一下Room);
早期反射声可以模糊的描述空间,比如Ambience这种混响类型。
预延迟其实是会影响早期反射声的大小的,但是这个RVerb调整预延迟并不会影响早期反射声的大小。

这个参数如果设置为Off的话,那就说明没有早期反射声,RVerb的这个Early ref.参数提供了从Off到0.0的控制,如下图所示:

24.png



25.png



Reverb(混响声大小),这个参数可以控制混响器输出的混响声的电平大小,混响声的大小与空间的大小、空间的材质以及空间的形状等等有关。
而其实的话,ER和LR之间的相对电平大小,是可以控制声音的远近的,ER比较多,我们会认为声音比较靠前,LR比较多,我们会认为声音比较靠后,其他的插件的话,是会有一个专门的旋钮,来控制混响的ER和LR的电平大小的比例的,如下图所示(分别是2016 Stereo Room、FabFilter Pro-R、H-Reverb):

26.png



27.png



28.png

这个参数如果设置为Off的话,那就说明没有混响声,RVerb的这个Reverb参数提供了从Off到0.0的控制,如下图所示:
29.png



30.png

Wet/dry(干湿比),这个参数可以控制直达声(干声)与混响(湿声)的比例。
如果是使用插入方式的话,那么就需要设置这个参数;如果是使用发送方式的话,这个参数设置到100就好了,意思就是全部都是湿声,没有干声(取而代之的是以混响轨的推子来控制干湿比),如果设置为零,那就全部都是干声。
使用发送方式添加混响可以有很多好处,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有更多的Control,可以对混响单独做各种处理,比如EQ、压缩、Saturation等,而当使用插入方式时,是不能单独对混响进行处理的。

RVerb的这个Wet/dry参数提供了从0到100的控制,如下图所示:

31.png

32.png

Gain(输出增益),这个参数可以调节混响器的输出大小(包括了ER+LR,即整个混响),只能进行衰减。

RVerb的这个Gain参数提供了从-24.0到0.0的控制,如下图所示:

33.png

34.png

接着右边是电平表以及Clipping指示灯,如果信号Clipping了的话,那么中间的这个红灯就会亮起来,如下图所示:
35.png

要说的就是以上参数的调节,都会或多或少的显示在Time Response视窗中,如下图所示(是我随意瞎调的结果):
36.png

然后我们来看左上方的控制参数,如下图所示:
1.png

这是混响阻尼(Reverb Damping)的调节区,提供了两个频点的混响阻尼调节(并不是每一个混响器都会提供两个频点,有些只提供一个,有些提供多个,如果只提供一个的话,那么这个一般就是高频的阻尼调节)。

我们知道(在前面的Time部分也已经说过),任何一个声音都包含有高中低频,只不过是相对量的多少罢了,而混响声也不例外,由于低频的频率低、波长长、能量大,所以低频在传播时衰减得少,传播的距离长,也就是说低频衰减得慢,而高频因为频率高、波长短、能量小,所以高频在传播时衰减得多,传播的距离短,也就是说高频衰减得快。

混响阻尼就是用来调节混响声高低频的衰减快慢的,Freq可以设置频点,Ratio可以设置比例,如上图所示的意思就是,高频的混响时间是中频混响时间的0.60倍,如果把Time参数设置为2.40s的话,那么这里高频的混响时间就是2.40*0.60=1.44s。

更加具体一点的话就是,如果以上图为例,Time为2.40s的话,实际真正的意思就是,492 - 2008 Hz(其实也就是我在Time的时候说的以1 kHz为中心频率的倍频程,即500 Hz - 2 kHz)的衰减时间为2.40s;2008 Hz以上的频率的衰减时间为1.44s,并且频率越高衰减时间不断减少;492 Hz以下低频部分的衰减时间和中频大致一样(因为Ratio是1.00;实际上关于Ratio的计算可能会更加复杂,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而且低频频点最高只能到1 kHz,高频频点最低也只能到1 kHz(这也正好印证了我上面所说的“RT60指的是混响声中的中频的衰减时间,准确的说,是以1 kHz为中心频率的倍频程(Octave)的衰减时间”),如下图所示:

2.png

使用以下几个图(截图分别来自Lexicon和Altiverb的插件面板,以及FabFilter Pro-R的Manual),就比较容易理解混响阻尼是什么了,它就是控制混响中各种频率成分衰减的速度,可以看到,高频一下子就被衰减了,而低频衰减需要较长时间,通过调节混响阻尼,你甚至可以使高频的衰减时间比低频还长(尽管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3.png



4.png

5.png



接着我们来看右上方的控制参数,如下图所示:
6.png

这是混响EQ的调节区,提供了两个频点的混响EQ调节,它实际上调节的是进入混响器的干声的EQ(Pre EQ)。
一定要把混响EQ和混响阻尼区别开来,混响阻尼调整的是高低频的衰减快慢,而混响EQ调整的是高低频的多少,尽管它们调节的声音可能最终的听感上“差不多”,但它们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混响中低频比较多,声音就会偏暖;高频比较多,声音就会偏冷,这也对应了上图中低频的频点是暖色的橙点,而高频的频点是冷色的蓝点。
当然,我们也可以不使用混响自带的EQ,有些混响器甚至可能都没有混响EQ,我们只需在混响器后面再挂一个EQ进行调节就好了,典型的就是Abbey Road Reverb Trick。

“Abbey Road Reverb Trick(艾比路混响技巧)其实就是混响EQ的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的参数,就是在Reverb之前或者之后加上一个EQ(EQ在Reverb之前/之后声音会有细微差异,但也还是要看使用的具体混响),接着设置EQ参数如下:HP 600Hz、LP 10KHz;
一般来说,如果用于人声的话,还需要在2KHz左右做一个Dip;如果用于鼓组的话,还需要把LP拉低到2KHz左右;
总之就是你可以在高低通的基础上对混响做任何EQ,直到混响非常适合整个混音,听起来没有明显的不自然以及没有刺耳的高频金属声。”

明显的全频混响在上世纪80年代很流行,但现在,制作人和混音工程师通常喜欢以更加隐蔽的方式使用混响(也就是我上面所说的混响更多的是感觉到的,而不是听到的),用EQ将混响的高频和低频过滤掉(因为高频容易使混响太过明显以及刺耳,而低频又会使整个混音变得浑浊),将混响隐藏在混音中,从而更加谨慎地释放混音中的“空间”(双关语,指的是把混响的高频和低频过滤掉,把这一部分的频率空间留给其他乐器;也指混响的低频部分的衰减慢,在时间上会干扰到其他乐器,过滤掉低频之后,时间上的空间/空隙也就空了出来(由此可知,实际上混响时间这个参数并没有多少真正数值上的意义,对混响进行处理会改变对混响时间的感知,所以最终还是要靠耳朵来调节,用60/BPM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始终是不太可取的))。

至此,全部讲完,其实说了这么多,如果你完全没听懂我在说什么的话——选预置。其实就是先选择一个比较差不多合适的预置,接着再把它调整到完全适合歌曲的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